兰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刻把握辛亥革命历史逻辑不断推进国家治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王寅(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无论是经济治理,还是文化治理,抑或生态文明治理,中国共产党都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力,构建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效能文明新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辛亥革命年来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回应,是对革命先驱的充分尊重和无限缅怀,更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充分发扬和有力继承。当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逻辑,绘制中国国家治理的高效能图景,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的应有之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逻辑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大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前进道路。遥想当年,为了有朝一日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无数先驱在黑暗中孜孜以求、探索前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领导和推动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认为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孙中山先生明确提出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为未来的美好社会激发了深沉思考,率先倡导的“振兴中华”最强音成为鼓舞中国人民永不停歇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热忱关切的社会进步、中国出路、民生福祉为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借鉴。

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沧桑岁月引人深思回味。如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体人民意气风发地进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今日之中国,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信息畅通。这正是孙中山先生所期盼的“富强中国、安乐中国”。回望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逻辑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管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出路的进程中依然荆棘密布,但只要我们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从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将建设一个宏伟壮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开启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走什么样的道路都离不开对当时社会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纪念辛亥革命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历史功勋、重要意义,还强调了辛亥革命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辛亥革命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环顾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来自历史和现实的证明,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来自顺应时代潮流的自觉,我们在追求人民幸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道路上前途无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不能抛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必然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制定各领域的治理政策和举措,从而创造中国奇迹,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国大地72载的昂扬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得出的根本共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制度必然越来越成熟,从而不断发挥制度优势和制度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治理成果的光明社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为中国人民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提供了历史自信和行动自觉。

深刻把握辛亥革命历史逻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高效能治理

深刻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逻辑,能够为构建中国特色高效能治理体系提供参考。“十四五”时期,推进中国国家治理效能建设是一个重要命题。无论是经济治理,还是文化治理,抑或生态文明治理,中国共产党都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力,构建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效能文明新样态。中国特色高效能治理绝非空中楼阁,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融合土壤,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下中国,无论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从综合国力的竞争指数,抑或国家治理的话语权方面来看,都不同于辛亥革命当时所处的历史境遇。整体上,中国国家治理与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意气风发,中国社会活力迸发,中国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竞争力指数不断提升。深刻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逻辑,要求中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不能忽略现实发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承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出改革举措几千项,形成了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的局面势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助推制度的成熟定型、治理的协同高效。中国特色高效能治理,既要注重经济治理与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等相互协调和均衡,还要重视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的运用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认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任何一个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都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不仅要注重国家治理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因素,还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历史与现实、改革与发展、经济富裕与道德治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文化繁荣等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逻辑和历史意义,总结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这是勾勒中国特色高效能治理的文明图谱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身后是前人寄望的目光,我们满怀豪情朝着太阳的方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孙中山先生所憧憬的中国社会光明前景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生动呈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