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支本土创业团队,如何闯荡工业级芯片 [复制链接]

1#

在张江一家企业的办公室里,有一面由只蓝牙智能灯泡组成的灯泡墙,公司人员通过连接蓝牙、手机APP控制切换不同的光色,演示了一场小型的视觉盛宴。而这闪烁变幻的智能灯里,蕴含着大有用处的低功耗蓝牙及Mesh组网技术,也凝聚了公司创立以来一直专攻的技术成果。

这家企业就是创立于年的上海兆煊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煊微电子”),一家致力于在万物智联时代,推动无线连接芯片及解决方案在loT领域落地的企业。

不同于有着华丽履历的“海龟派”,兆煊微团队是一支自力更生的“本土派”,在研制国产芯片的理想驱使下,一步一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在市场的走红。短短三年间与阿里巴巴、涂鸦智能、博联智能、佛山照明、九洲集团、GE等国内外知名客户达成合作,累计研发交付万颗芯片。

抱着好奇之心,张通社走进兆煊微电子,采访了公司联合创始人——江陶,深挖这支团队的逐“芯”之路。

▲兆煊微电子联合创始人江陶

沿着国产化路线,一群“笨小孩”组队创业

某种程度上,江陶和团队的创业之路就像电影《奇迹·笨小孩》中的故事:一群平凡的年轻人,带着“草根”印记,组建一支自己的“奇迹小队”,不畏艰险、彼此支撑,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创业奇迹”。

硕士毕业后,江陶来到了展讯通信工作,参与手机AP芯片等大型芯片的研发。随后,他又加入了上海高清,从底层做起,逐步成长为研发总监,主持和参与了包括DTMB、ABS、DVB-S2系列的多款解调芯片和电视主芯片的研制和量产,积累了丰富的国产芯片研发经验。

在上海高清的工作经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家以数字电视相关标准为切入点成长的企业,他加入时国产芯片的研发刚刚起步,彼时行业内很多竞争对手走的是“海归路线”,通过引进海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进行芯片设计和研发,各方面资源都十分充裕。

相较之下,江陶所在的上海高清团队完全依靠本土技术和人才,围绕芯片国产化需求,一点一滴、从无到有探索芯片研制的全过程。

“芯片研发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涉及一些复杂大型SoC的研制。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是经历了很多挫折,经历过很多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交锋,但大家都是有一股不服气的精神,觉得国外能做出来的,中国也一定能做出来,我们要真正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整个团队带着“笨小孩”的那股韧劲,一路沿着国产化路线,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参与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标准制定,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淀,也为之后破壳而出的创业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我们一代代芯片研制成功,在性能测试上都表现优异,在与国外品牌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我们在实现追赶,这无疑是最激动的时刻。”

时隔多年,回望起那段研发之路,江陶深感不易却十分自豪。

在上海高清工作期间,江陶还有幸结识了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王峰。王峰是上海交大博士,在加入上海高清之前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Xilinx公司PSG中国区高级经理,曾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实力十分强劲。

两人都亲身经历过国产芯片从起步到腾飞的历程,不同于国内一些芯片企业的“拿来主义”。他们相信,即便背景不如海归惊艳,但通过厚积薄发,同样能在行业中做出自己的特色。

年底,两人联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在上海张江创立了兆煊微电子。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工大、西电等国内一流高校,在华为海思、展讯、上海高清等知名半导体公司担任重要岗位。

本土出身、来自一线,执着、坚韧与不服输是刻在团队骨子里的基因。就像公司名称“兆煊”所寓意的“光明”二字,他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照亮客户,照亮团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整个行业的发展。

紧跟客户需求和痛点,做有生命力的产品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成熟,智能家居、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等领域对各类无线芯片的需求逐步释放,增长空间可观。

基于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兆煊微团队很快看到了物联网潜藏的巨大机遇,加上团队此前长期深耕在数字电视芯片领域,选择无线芯片这个细分赛道更游刃有余。

创业之初,团队并没有急于芯片研发,而是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工作。研发团队强调:

“我们不是关起门来讲创新,而是了解客户需求所在,了解行业痛点所在,才能知道我们在这里面能做什么。”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前期市场端的摸索,团队看到了市场的空白之处:高端芯片存在功能冗余、用户体验不佳、性价比不高等问题;传统芯片在性能和功能上又无法匹配市场的新需求。这些市场反馈促使团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在无线连接领域更有生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