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地处大别山余脉南麓,长江中游下段北岸,位于北纬29°50′30″至30°13′23″,东经°22′02″至°49′09″,湖北省东部边缘,东与黄梅县毗邻,西北与蕲春县接壤,西南与黄石市阳新县隔江相望,南与江西省瑞昌市、九江县以长江为界。
武穴市境域历史悠久,或云汉时为邬家阅(古音穴),是为军港,唐时称武家阅,元时更名武家穴,至明时定名为武穴。距今年以前属东夷之地,自北周大象元年(公元年)立永宁县,经唐天宝元年(公元年)因与河南洛阳永宁县和江南东道永宁县同名,改名广济,到年10月撤县设立武穴市,县建置的历史已有年,市建置的历史30年。
广济建县以前“本汉蕲春、寻阳二县地”(清宣统《湖北通志·舆地志四》)。据《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积布山南,俗谓之积布矶……此即西阳、寻阳二郡界也”。清同治壬申《广济县志》注释:“积布山在今广济西南马口镇”。
由此可知,广济县未建立时,在郦道元注释水经的北魏时期,自马口而上至五里港、韩家塆还上至蕲州镇横坝村属蕲春县;以下至武穴、龙坪、向文皆寻阳县地。《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左得青林口,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青林口即今武穴镇港嘴上。东陵乡当时属汉寻阳县地,范围包括现在的余川、花桥、郑公塔、万丈湖农场、龙坪、武穴的全部以及四望、大金、石佛寺、大法寺等地的部分湖区,太平、横岗、梅川、南泉的全部以及四望、大法寺、田镇等地的部分丘陵地域当属汉蕲春县地。
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历史上曾有无数次变更,武穴市(县)域虽有划进划出,但变动不大,比较稳定。辛亥革命以前,域内行政区划长期稳定在7乡3镇(市);四周边界是:北起百园上五房,南止龙坪新洲上以南江沿,相距42公里;西起田家镇韩家塆,东止余川郑家圩,相距43公里。
建置依于地理,沿革衍为历史,继为沿革为改,沿革必系于朝代。今武穴市境域历史上曾先后以国隶属有六、弦、匡、吴(周吴、孙吴、杨吴)、越、楚、衡山王国、九江王国、淮南王国、庐子国、西阳王国、蕲春候国、广济王国等,以州隶属有荆州、扬州、豫州、江州、郢州、雍州、北江州、西江州、司州、义州、光州、高州、罗州、蕲州、黄州等,以郡隶属有九江郡、衡山郡、庐江郡、武昌郡、江夏郡、弋阳郡、西阳郡、寻阳郡、蕲春郡、齐昌郡、建昌郡、义城郡、新蔡郡、东光城郡等,以县隶属有蕲春县、寻阳县、蕲阳县、柴桑县、齐昌县、苞信县、安宁县、新蔡县、永宁县、广济县等。
《史记·夏本纪》载,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扬州西境之西山,诗仙李白改称为大别山,是为皋陶后人的封地,系吴之属国。扬州西境之九江是为匡国,舒国,潜国辖地,故今武穴市境先后当属英、六、匡和舒、潜国地域。
公元前年,楚灭英。公元前年楚灭六。公元前年群舒叛楚,楚穆王派军镇压,控制了淮南江北地。公元前年,楚灭舒蓼。公元前年,楚镇压了再次叛楚的群舒,顺道灭匡。匡人遂避难于今天柱山、横岗、太平山一带,匡人国灭后此地称匡山。有匡裕兄弟七人,奔江南结草庐而居,遂移庐山,总称匡庐,南庐北匡。至北宋避赵匡胤讳,改匡山为大王山,至太平天国时,人们到大王山避难,后称太平山,今正本清源复名匡山。
公元前年,楚灭群舒和匡国后,与吴越三国定盟,将群舒之地划为楚之东部疆域,今武穴市境正式由吴划进楚国版图。
公元前年,吴孙武与楚囊瓦相会于大别山,在今麻城柏子山与举水之间大败楚军,是为柏举之战,今武穴市境又进入吴国版图。
周元王三年(前年),越灭吴,吴地尽属越,今武穴市境又有较短时间由吴转属越国境。
楚越争战,楚怀王二十三年(前年),楚灭越,设郡江东,今武穴市境复入楚国地。
接着秦楚争战,楚王负刍五年(前年),秦灭楚,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秦在寿春以扬州西境有九江(今武穴市盘塘以东长江以北,东至安徽望江一带)置九江郡,今武穴市境当属秦扬州九江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汉相争,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仍都六。《太平寰宇记》载:蕲之广济,是秦汉之六。武穴自古以来是六国的一部分,为皋陶之后居所地,英布将九江王府治所由寿春移驻于反秦起义的发祥地九江武山寨。司马迁《史记》三次提到英布在楚汉相争的公元前年与项羽分道扬镳后,不再以九江王称呼,而以武王身份隐居于扬州西境九江青林湖中的王府,即现今武山湖中的武山寨,这便是武穴的由来。
汉高祖六年(前年),置荆州江夏郡蕲春县。汉文帝十六年(前年),以古鄩国被夏灭后一支鄩人流亡迁徙至江北蕃衍生息地立扬州庐江郡寻阳县,同年在江南立扬州豫章郡柴桑县。
广济在西晋时期,境地仍分属蕲春、寻阳二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年)改蕲春县名为蕲阳。义熙八年(公元年),江北寻阳县治并入江南柴桑县,原江北境地划入柴桑县,建元二年(年),南齐以齐为尚,于蕲阳县置齐昌郡,析蕲阳县置齐昌县。陈太建五年(公元年),齐昌地属陈。公元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和柴桑县划出,立为永宁县,隶属蕲州齐昌郡。北周在原汉立寻阳县和蕲春县平方公里面积基础上,以刘宋土断于曲陵(今安陆)省入建昌郡安宁县之永宁县流民和置于曲陵永宁左郡流民,自刘宋多年来陆续迁徙本境生息为基本条件,设立新永宁县,以志天下永宁,这就是武穴市境所立永宁县由来。
隋初,永宁县属蕲州总管府后改称蕲州、蕲春郡。隋开皇九年(年)平陈,全国统一后,将永宁县并入齐昌县。开皇十八年(年)改齐昌县名蕲春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年),又分蕲春,恢复永宁县建置,属淮南都督府蕲州总管府。
唐玄宗天宝元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公元年9月27日),在唐玄宗改年号天宝登基30周年,六祖慧能圆寂30周年之际,因蕲春郡永宁县名与河南永宁县和江南东道永宁县等地同名,且北周所置永宁县时首任县令司马申之子司马道信成为佛教禅宗四祖,至唐时永宁境庙宇林立,有庙千座,宗教昌盛,时称佛国,乃取佛教语“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遂改永宁县为广济县,以酬谢禅宗佛教对恢复与巩固李唐天下的功劳,这就是永宁县改名广济县的由来。今武穴市境属唐淮南道蕲春郡广济县。
唐乾元元年,即唐肃宗至德三载(年)广陵郡复为扬州,改蕲春郡复为蕲州,辖蕲春、蕲水、广济、黄梅四县,今武穴市境属唐扬州淮南道蕲州广济县。
唐天祐四年(年)丁卯,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自此至年,今武穴市境属杨吴淮南道蕲州广济县。
升元元年(年),李昪代吴称帝,今武穴市境属五代十国之南唐淮南道蕲州广济县。
后周显德三年,即南唐李璟保大十四年(年),周世宗柴荣(郭荣)率兵攻占蕲州。显德五年(年)平淮南,始划长江为界,今武穴市境当属周柴淮南道蕲州广济县。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即柴宗训显德七年(年)陈桥兵变灭后周,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年)赵匡义灭南唐后的16年间,此间今武穴市境属宋淮南道蕲州广济县。五代十国结束,全国统一。太平兴国元年(年),分淮南道改为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今武穴市境属宋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
宋太宗至道三年(年),又改淮南东西两路并为淮南路,治所在扬州、今武穴市境属宋淮南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
宋神宗熙宁五年(年),淮南路又分为东、西两路,淮南西路治所在寿州,今武穴市境属宋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
宋元丰元年(年,天下共析为二十三路,广济县设有灵泉乡、永兴乡、太平乡、安乐乡。
宋靖康元年(年),北宋亡,赵构南逃至临安(今绍兴)建立南宋朝廷。今武穴市境当属南宋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
南宋绍兴五年(年),清远军节度使、荆湖南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废广济县升格为广济镇(为军事建制单位),屯垦开发广济湖区以供军需,后又改广济镇复置广济县。
南宋嘉熙元年(年)十月,蒙古军袭破蕲州,广济县治移驻长江中洲上(今龙坪新洲),归附后元复旧治梅川。
元至元十二年(年),元军东下蕲州,南宋黄州、蕲州以下诸军均降元归附,今武穴市境属元淮西宣慰司蕲州蕲春郡广济县。
元至元十四年(年),元改蕲州为蕲州路,设总管府,领蕲春、蕲水、罗田、广济、黄梅五县,黄梅县辖今西北境,治郭默城,黄梅于元初由县西白花坂移治于今黄梅县城关镇。黄梅县东南境仍属江南德化县(今九江县)。今武穴市境属元淮西宣慰司蕲州路广济县。
元至元十八年(年),在黄州设黄、蕲州宣慰司,辖黄州路、蕲州路、光山路,今武穴市境属元黄、蕲州宣慰司蕲州路广济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年),蕲州直属湖广行中书省。中国省的建制从元开始。今武穴市境属元湖广行省蕲州路广济县。
元至元二十九年(年),黄州路、蕲州路改属淮南西道宣慰司,今武穴市境属元淮南西道宣慰司蕲州路广济县。
元大德三年(年),罢淮南西道宣慰司,蕲州路、黄州路又改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今武穴市境属元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广济县。
元至正十一年(年),罗田九资河人徐寿辉红巾军在黄州、蕲州一带起义驱元,提出摧富益贫口号,当年十月在蕲水(今浠水)建立天完政权,意即压倒大元,时广济县地属徐寿辉天完政权辖境。
元至正二十年(年),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害于采石矾,陈友谅在九江代徐称帝,国号汉,今武穴市境属汉政权辖境。
元至正二十四年(年),朱元璋为吴王,攻占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朱元璋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及蕲州府,时广济县由元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蕲州府广济县。
明洪武九年(年)四月,降蕲州府为蕲州,撤销蕲春县入蕲州,蕲州仍辖有广济。同年六月,改湖广行省为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今武穴市境称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蕲州广济县。广济县区划改为七乡三镇(市),即灵泉东乡(辖四里)、灵泉西乡(辖6里)、永兴东乡(辖4里)、永兴西乡(辖4里)、太平东乡(辖3里)、太平西乡(辖3里)、安乐乡(辖13里)、马口市、武家穴市、盘塘市。同年不久,蕲州及属县改属河南,今武穴市境属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蕲州广济县。
明洪武十一年(1年)十一月,蕲州划属黄州府,自此蕲州与黄州合二为一。蕲州仅辖黄梅、广济两县,蕲水、罗田、蕲州属黄州。今武穴市境同时改属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黄州府蕲州广济县。
明洪武十五年(年),朝廷在广济县境建双城驿,广济驿改名梅川驿。
明洪武二十四年(年),黄州府由河南还属湖广布政使司,今武穴市境又改属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黄州府蕲州广济县。
明嘉靖三十六年,康王誉荣庶八子定煠封广济王,万历三十六年,广济王国除。
明崇祯十六年春(3年),张献忠部由黄梅攻入广济县城梅川,张部在广济驻军数月,此间广济县治被迫迁到长江中洲(今龙坪新洲)。
明孝宗弘治年间,广济县治永宁镇始命名改为梅川。广济县城梅川南有武(家)穴镇,西南有马口镇,设有二巡检司。
4年,即是大清顺治元年,清承明制,今武穴市境属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黄州府蕲州广济县。不久,将蕲春县所属的下百园、杨家塆、周家塆、范家塆、胡家塆一带区域划属广济县管辖。
清康熙三年(年),分湖广布政使司以洞庭湖为界析置湖南布政使司、湖北布政使司,因湖北布政使司在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省。同年置汉黄德道,蕲州无所领,直属黄州不辖县,原辖广济县、黄梅县径隶黄州府。自此黄州府成为本区域唯一的政治中心,结束了本区域两州(黄州、蕲州)并治的状态。今武穴市境称湖北布政使司汉黄德道黄州府广济县。
清乾隆年间,广济县行政区划调整为七乡三镇,灵泉东乡改称灵东乡(县南),灵泉西乡改称灵西乡(县西),永兴东乡改称永东乡(县南),永兴西乡改称永西乡(县南),太平东乡改称太东乡(县东南),太平西乡改称太西乡(县南),安乐乡名称未变在县东北,田家镇、武穴镇、龙坪镇。
乾隆二十六年(年),武汉江防府在武穴设分府,即武黄水利同知府,管理武汉以下九江以上长江水域的税收及里河道堤防(皇堤)的治理,且在广济设马口、龙坪2巡检司,并审理武穴地区的案件。
同治三年设长江水师,湖北有汉阳水师镇标,辖汉阳、田家镇、蕲州、巴河四营。八年,长江水师协防营副将署,设在县滨江田家镇。设二巡检司,一在西南马口镇,一在东南龙坪镇。马口巡检司后移武穴镇。西南田家镇,对江南半壁山,东江最狭处,咸丰中置炮台。
民国元年(年),废府州设道,鄂东各县属汉黄德道,后改鄂东道,年又改名江汉道,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江汉道广济县。
民国十五年(年),废道,废县知事改立县长,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广济县。
民国十九年(年2月),广济县革命委员会在大金铺成立,同年4月,广济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将共产党领导的广济县行政区域设为复兴、复盛、复祥三个区。
民国二十一年(年)10月,设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蕲州,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广济县。
民国二十五年(年),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在蕲州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1年元月治所迁黄州,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广济县。
民国二十五年(年),江西德化县(今九江县)之江北新洲上至黄梅境以西所辖地域划属广济县。以东蔡山、新开、孔垄、小池、分路等地由德化县(今九江县)划属黄梅县。
年9月,抗日武汉大会战广济阻击战期间,广济县政府机关曾先后迁至蕲春园襟冲、县内舒祥、燕尔楼等地,后迁回县城梅川。
年10月27日,武汉三镇被日寇占领后,国民党鄂东各地党政军组织划属安徽省领导。
年1月,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在黄冈县黄土岭改组为鄂东行署,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鄂东行署广济县。
民国三十年(年)4月,日军扶持的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广济县政府”,治所在武穴正街淮盐局,其活动辖区为广济县沿江及湖区,蒋介石国民党领导的广济县政府治所在梅川,共产党领导的区域在太平山十八堡、蕲广边、黄广边,各占三分之一地域。
民国三十四年(年)11月,鄂东行署由黄冈县黄土岭迁回黄州,恢复为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广济县。
年4月9日和5月12日,在梅川和武穴相继解放后,广济县设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区和武穴镇,辖14个乡政权,乡以下仍沿袭保甲建置。同年8月,调整为城关(梅川)、余埙、龙坪、武穴、田镇、大金铺等六个区级行政机构,辖保。
年5月,共产党领导的鄂豫行政公署第四、第五分区公署各县全面解放,在浠水清泉镇合并成立黄冈行政区专员公署,6月更名为黄冈区行政公署,7月迁黄州。今武穴市境属湖北省黄冈区行政公署广济县。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济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区行政公署。
年4月,广济县区级行政机构调整为城关(梅川)、余埙、花桥、龙坪、田镇、四望山等六个区和武穴镇。
年9月,广济县将六个区级行政机构改名,城关区改称第一区,余埙区改称第二区,花桥区改称第三区,龙坪区改称第四区,田镇区改称第五区,四望山区改称第六区,武穴镇名称不变。
年12月22日,黄冈区行政公署发出(冈广民政)号命令,将武穴镇从广济县境划出归黄冈区行政公署直辖,升为县级镇。
年5月,黄冈区行政公署更名为黄冈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年,将县境西南与蕲春交界处原属广济县辖境的邱家山、大栗山、宋岭、艮山、韦庄、横坝头、石牌岗一带划属蕲春县管辖。
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改名中南行政委员会(简称中南局),广济县隶属中南局湖北省黄冈区专员公署。
年10月,广济县将区级行政机构调整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等9个区和城关镇、龙坪镇等11个区级行政机构,下辖个乡。
年3月,遵照年10月8日黄冈区专员公署(冈秘)号文件指示,武穴镇重新归属广济县管辖,降为区级镇。同年3月,广济县治驻地由梅川迁往江城武穴镇。4月,原广济县城关镇(梅川)划属第一区,龙坪镇划属第四区。6月,增设城关镇(武穴镇改设)和龙坪镇。
年,中南局撤销,广济县隶属湖北省黄冈区专员公署。
年1月,撤销第九区并入第一区。5月,黄冈区专员公署更名为黄冈专员公署,今武穴市境称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广济县。
年12月,经黄冈专署批准,将原属黄梅县的柏树林、枫树林、向垸及太白湖西岸水府庙一带地域划属广济县管辖。同时,将原属广济县的余埙龙腰,徐镇、余苏及吴文垸的一部分划给黄梅,不到一年,除余苏塆而外,其它几塆仍回广济管辖。
1年1月,广济县人民政府改为广济县人民委员会。撤销第八区并入第七区。3月,撤销第四区、第五区,改设连官、墩庙、红旗、盘塘四个农村工作指导组。8月,撤销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六区、第七区,全县调整设立武穴镇和第一至第八农村工作指导组。
年3月,将原广济县八个农村工作指导组又调整为土桥、红星、余埙、花桥、四望等七个农村工作指导组,武穴镇不变。同年12月,增设万丈湖农场。
1年1月,撤销全部农村工作指导组,改设土桥、红星、余埙、花桥、大金、四望、杨桥、红旗等八个农村工作委员会。
1年8月,将全县8个农村工作委员会改为8个区,同年10月,全县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撤销8个区,成立红星、红色、丰收、金星、前进、幸福、红旗、朝阳等8个人民公社。同年12月,红星改名梅川、红色改名余埙、丰收改名花桥、金星改名大金、前进改名四望、幸福改名田镇、红旗改名武穴、朝阳改名龙坪等8个人民公社。
年5月,除保留龙坪区级人民公社外,撤销其它七个区级人民公社,恢复建立梅川区、余埙区、花桥区、大金区、四望区、田镇区、武穴区等7个区公所,武穴镇和万丈湖农场不变。
自年1月至年5月期间,广济县区属乡级(乡、管理区、人民公社)单位68个。梅川区属有19个乡级单位:梅川、土桥、五里、石步、两路、雨山、红星、百元、南泉、民主、松阳、火箭、陶斯、赵俊、水库、白岳、横岗、塔水、龙顶。余埙区属有8个乡级单位:余埙、荆竹、芦河、长城、太平、双城、朱树岭、蒋铺。花桥区属有7个乡级单位:花桥、连山、罗城、郑公塔、丰收、宗山岭、王祥。大金区属有6个乡级单位:大金、宋巷、官桥、鸡公岭、石佛寺、大梅。四望区属有7个乡级单位:四望(新庙)、仓头、铁石、栗木、新建、乐斯、周笃。田镇区属有6个乡级单位:田镇、刘主、凤咀、阳城、阳桥、西岸。武穴区属有4个乡级单位:红旗、盘塘、团山、胜利。龙坪公社下属有11个乡级单位:龙坪镇、朝阳、下冯、五里、朱河、沙墩、向文、牛车、新洲(江新)、大树下、新港。
年9月,除武穴镇和万丈湖农场保留原称谓外,梅川区改名第一区,余埙区改名第二区,花桥区改名第三区,大金区改名第四区,四望区改名第五区,田镇区改名第六区,武穴区改名第七区,龙坪人民公社改名朝阳人民公社。广济县隶属新成立的黄冈地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年元月,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今武穴市境属湖北省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同年9月22日,成立广济县革命委员会。
年5月16日,全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广济县区以下44个乡级人民公社和2个乡级镇及10个乡级大队于同年9月改名,年3月恢复原名。
第一区(梅川)区所辖:梅川镇改名东风镇、松阳公社改名红阳公社、横岗公社改名红岗公社、赵俊公社改名红民公社、百元公社改名红卫公社、两路公社改名红路公社、土桥公社改名红光公社、石步公社改名红山公社、南泉公社改名红村公社、雨山公社改名红专公社、陶斯公社改名红升公社。
第二区(余埙)区所辖:余埙公社改名东方红公社、芦河公社改名红河公社、长城公社改名红军公社、双城公社改名红色公社、太平公社改名红峰公社、荆竹公社改名红岭公社。
第三区(花桥)区所辖:花桥公社改名朝光公社,连山公社改名高潮公社,宗山岭公社改名立新公社,罗城公社改名红湖公社,郑公塔公社改名灯塔公社。
第四区(大金)区所辖:大金公社改名五一公社,刘元公社改名前进公社,仓头公社改名东升公社,石佛寺公社改名七一公社,官桥公社改名八一公社,宋巷公社改名反修公社,鸡公岭公社改名抗美公社。
第六区(田镇)区所辖:盘塘公社改名东风公社,田镇公社改名前卫公社,阳城公社改名向阳公社,刘主公社改名星火公社,凤咀公社改名跃进公社,杨桥公社改名红桥公社。
第七区(武穴)区所辖:团山公社改名团结公社。
龙坪公社所辖:龙坪镇改名朝阳镇,下冯大队改名朝阳一大队,大树大队改名朝阳二大队,五里大队改名朝阳三大队,朝阳大队改名朝阳四大队,朱河大队改名朝阳五大队,沙墩大队改名朝阳六大队,向文大队改名朝阳七大队,新洲大队改名朝阳八大队,蔬菜大队改名朝阳九大队,牛车大队改名朝阳十大队。
原梅川所辖红星(五里)公社,花桥区所辖丰收公社,四望区所辖四望公社,新建公社,乐斯公社,武穴区所辖红旗公社,胜利公社等,因本身已是红色革命性质的名称则不更改。
年3月,除武穴镇和万丈湖农场保留原名称外,将第一区恢复梅川区,第二区恢复余埙区,第三区恢复花桥区,第四区恢复大金区,第五区恢复四望区,第六区恢复田镇区,第七区恢复武穴区,朝阳人民公社恢复龙坪人民公社。
年2月,广济县撤销7个区和43个乡级人民公社,建立15个区级人民公社,1个国营农场,1个县辖镇。
撤销梅川区改设为梅川、横岗、南泉、两路四个区级人民公社。将原梅川区下辖梅川镇、红星、松阳两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梅川人民公社;将原梅川区下辖的横岗、赵俊、百元等三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横岗人民公社;将原梅川区下辖的两路、石步、土桥等三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两路人民公社;将原梅川区下辖的南泉、雨山、陶斯等三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南泉人民公社。
撤销余埙区改设为余川、太平等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因荆竹水库以下至下余埙为一马平川的粮仓,同时“埙”字古音“船”是乐器,且“埙”字老式打字机难买到字模打不出来,该字要用钢板刻或笔在腊纸上写比较麻烦,故将近音的余埙改名余川。以原余埙区下辖余埙,双城两个乡级人民公社及原所辖的长城、芦河两个乡级人民公社的大部分大队合并组建为余川人民公社。将原余埙区下辖的太平,荆竹等两个乡级人民公社及芦河人民公社的大坝,车坊等两个大队划出组建成太平人民公社。
撤销花桥区,改设为花桥、丰收等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将原花桥区下辖花桥、连山、宗山岭三个乡级人民公社和原余埙区长城人民公社杨二岭大队合并组建成花桥人民公社;将原花桥区下辖的丰收、罗城、郑公塔等三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丰收人民公社。
撤销大金区,改设为大金、石佛寺等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将原大金区下辖的大金人民公社,石佛寺人民公社的周梓、胡大两个大队及原四望区仓头埠公社和乐斯公社的刘元、刘元政、刘陶等三个大队合并组建成大金人民公社;将原大金区下辖的石佛寺、鸡公岭、宋巷、官桥四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石佛寺人民公社。
撤销四望区,将原四望区下辖的栗木、四望、铁石、新建等四个乡级人民公社及乐斯人民公社的部分大队和原田镇区凤咀人民公社的紫石村大队合并组建成四望人民公社。
撤销田镇区,改设为田镇、阳城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将原田镇区下辖的田镇人民公社和原武穴区下辖的盘塘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田镇人民公社;将原田镇区下辖的刘主、阳城、杨桥、凤咀等四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阳城人民公社。
撤销武穴区,将原武穴区下辖的红旗、团山、胜利等三个乡级人民公社合并组建成红旗人民公社。
年11月,撤销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今武穴市境属湖北省黄冈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年1月13日至17日,广济县召开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广济县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广济县人民政府,同时撤销15个区级人民公社和武穴镇革命委员会,建立15个区级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武穴镇人民政府。
年,将梅川镇和龙坪镇分别从梅川、龙坪人民公社划出,建立梅川、龙坪两个县辖镇人民政府。
年2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设区建乡,划为7个区,4个区级镇,1区级农场,下辖43个小乡。撤销梅川、横岗、南泉、两路等四个区级人民公社合并建立梅川区公所;撤销余川、太平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合并建立余川区公所;撤销花桥、丰收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合并建立花桥区公所;撤销石佛寺、大金等两个区级人民公社,合并建立石佛寺区公所;撤销四望人民公社,改建四望区公所;撤销阳城人民公社,改建阳城区公所;撤销红旗人民公社改建武穴区公所;撤销田镇人民公社,建立田家镇人民政府(因田家镇为军事要塞,史称田家镇,简称田镇不当);武穴镇、龙坪镇、梅川镇、万丈湖农场不变。
年9月,撤销7区、43乡及区辖镇建置,全县调整设立4乡、11镇、1农场,即太平乡、两路乡、横岗乡、南泉乡、梅川镇、余川镇、花桥镇、郑公塔镇、石佛寺镇、大金镇、四望镇、大法寺镇、田家镇、武穴镇、龙坪镇、万丈湖农场。
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国函()号文件批准撤销广济县,改设县级武穴市,由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代管,称湖北省黄冈地区武穴市。同年12月10日,在影剧院召开武穴市成立大会,今武穴市境自北周大象元年(年)设置永宁县,唐天宝元年(年)改名广济,有年建县历史的广济县,从此进入了武穴市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年10月撤县建市,撤销原广济县的乡镇建置,武穴市乡镇处建置调整设立为4办事处,4乡8镇,1农场。即武穴办事处、刊江办事处、龙坪办事处、田家镇办事处,太平乡、两路乡、横岗乡、南泉乡,梅川镇、大金镇、石佛寺镇、余川镇、花桥镇、郑公塔镇、四望镇、大法寺镇,万丈湖农场。
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行政公署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人民政府,治所仍驻黄州,今武穴市境属湖北省黄冈市代管,称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
1年12月,撤销两路乡设立两路镇。年2月,撤乡并镇(处)。撤销3乡2镇,设立3街道办事处、1农场、8镇,即武穴办事处、刊江办事处、田家镇办事处,万丈湖农场,梅川镇、大金镇、石佛寺镇、余川镇、花桥镇、四望镇、大法寺镇、龙坪镇。
年11月,撤销1农场,设立万丈湖办事处。辖4街道办事处、8镇,延续至今。目前,广济县(今武穴市)辖武穴、刊江、田家镇、万丈湖4个街道办事处,梅川、大金、石佛寺、余川、花桥、四望、大法寺、龙坪8个镇,51个居民委员会(城市社区),个村民委员会。
现行隶属具体如下:武穴街道办事处,驻地祥云路。全部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有东新村、下港、正街、西菜园、西新村、钟楼、李顶武、下官、刘家巷、龙潭、螺丝旋、大桥、江家林、二里半、新矶、郭应龙、朱奇武、樟树下、吴谷英共19个。
刊江街道办事处,驻地保康路。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朱木桥、高湖、泉塘、魏塆、龙里、刘桂、余祥、梅府共8个;村民委员会有陈高、团山、中官、龚隆、张竹林共5个。
田家镇街道办事处,驻地盘塘。社区居民委员会有田镇、兰州、金塔、郭冲、盘塘、上郭共6个;村民委员会有山上、马口、铸钱炉、韩塆共4个。
万丈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地新港。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新港1个。村民委员会有黄湖、太白、万丈共3个。
梅川镇,政府驻地登高山。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振兴、城隍庙、梅浦、桑梓园、居杠、石牛共6个。村民委员会有从政、灵山、杨塆、五里坡、王胜、白石、张焕、下程、铜鼓、十里、桥头、困龙、走马、范柏树下、阮廊、范应佑、吴伏七、李兴泗、罗林、包法、永西、胡政、王埒、解念慈、卢子珍、解金坡、吕兴祖、鲁全二、塔水桥、栗山、胡立、杨铺、陈福禄、思河、张思济、插箕、干山垴、吴畈、石船、解垴、李云二、仙人口、南村、宋林、李受益、赵俊、岳山、郭坦、吴大、宋冲、荷叶林、绿林、峰口、同心、下赵、观山、泉口、长岭、张德先、王贵、张牌、居文胜、马垅、上郝、陶斯、方洪、刘昌、饶为市、蔡林、盘古垱、胡导章、吕四房、夏柳、司古塔、回垅共75个。
余川镇,政府驻地松山嘴。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松山嘴1个。村民委员会有芦河、大祝、十里、车坊、大坝、石水、王冲、龙门冲、下汪宕、青蒿、邢元、邢山、徐冲、余冲、上汪宕、向宕、马干、太平桥、桃树岭、梅宕、彭河、莲花塘、周芳远、陈寨、毕架寨、蒋铺、荷叶塘、蚂蚁河、徐政、龙腰、吴文、双城驿、西冲、仰天、余川、刘朝二、田庆二、孙弄、周国、凤凰、王垅、干仕、王宪、砌石、龟山共45个。
花桥镇,政府驻地花桥。社区居民委员会有花桥、郑公塔、团山河、陈巷共4个。村民委员会有陈其、戴文义、吕谷、洋西港、罗皮塘、观音寨、郭德元、饶垴、塘角头、吴文贵、毛仁山、杨二岭、冲里、上屋河、下屋郭、樊祥、下彭、王祥、马塘、喻格、项坝、柏树林、枫树林、向塆、蓝杰、曹塘、胡曹坊、刘六西、菱角塘、郭大塆、雨场山、戴伯章、刘常、赤湖桥、童司牌、饶家山、下杨受二共37个。
石佛寺镇,政府驻地石佛寺。社区居民委员会有石佛寺1个。村民委员会有陈德云、冯秀、武山寨、杨林、李世英、贾家、胡罗玉、湖南畈、魏高邑、机车下、蔡启常、杨民望、朱华、宋巷、苏天一、孙福二、董官房、观音湖、连湖、王胜祖、伊家桥、董家山、峨山、朱河、张岭上、鸡公岭、胡家垅、胡福四、游家嘴共29个。
大金镇,政府驻地苏家垴。社区居民委员会有苏垴、张榜共2个。村民委员会有宋天佑、花园、杨山、舒家冲、周干煜、刘陶、上周煜、草鞋岭、周易贤、程继胜、库家嘴、也子嘴、张天二、胡大、周梓、下周煜、大梅、涂秀六、刘元、刘元政共20个。
四望镇,政府驻地新庙。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新庙1个。村民委员会有陆政、乐斯、向边、饶文科、张冲、大蒋、胡胜、栗木、垄口、魏家、田北海、田下塆、落针八、田南仲、仓下、刘婆店、何桥、高垴、田应祖、吴兴、竹影山、李应福、陶墩、周笃、德里桥、刘寿、铺尔垴、吴义岭、紫石共29个。
大法寺镇,政府驻地大法寺。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凤嘴1个。村民委员会有下郑、八峰山、大屋雷、上桂、中桂、下桂、畈上、梅均、步塘、李塆阁、西岸、胡嘴上、刘叶、李茂洪、张良祖、刘风袍、两李、西畈、游亭下、东畈、湖北、李德升、李边、李贞、崇山、张百可、李堂选、杨门、芭茅巷、月塘、下伍、湖桥、白龙潭、双庙共34个。
龙坪镇,政府驻地龙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花园1个。村民委员会有下冯、大树、五里、朝阳、朱河、沙墩、向文、牛车、新洲共9个。
作者:胡雄杰梁新华 来源:广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