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全国百废待兴,制衣面料短缺。
年10月,兰州一毛厂扩建了毛精纺车间,60年代又相继在各地建了一批粗毛纺织厂。
直到70年代初,甘肃的毛精纺规模也只有1万锭,除了一毛厂有一个精毛纺车间,其他的都是粗毛纺织厂,一毛厂在那个时代,绝对是纺织行业的扛把子。
七八十年代的兰州毛纺厂
为了解决人民大众的穿衣问题,70年代以后国家先后建设了一批大型纺织企业,三毛厂就是这时建起来的,新建的企业在投入、创新方面都有老企业无法企及的优势,在这样的推陈出新中,三毛厂异军突起,一毛厂渐渐落伍了。
~年,人们需要按布票购买衣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年底,衣料敞开供应,全国终于废除了布票。
来自美国的一位友人对该厂的产品爱不释手,硬是将已停产的驼绒毛毯样品买走年7月
然而各毛纺企业仍在急速扩建的道路上狂飙,仿佛饿了很久的人总感觉吃不饱。
三毛厂本身生产规模1万锭,年,三毛厂新的1万锭扩建工程完成,达2万锭生产规模,产量由万米达到了万米,职工人数由多人达到了多人。成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国有毛精纺企业。
精纺分厂织布车间练节头的女工年9月
年到年是“七五”期间,我国纺织经济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纺织大国的行列。
紧接着就是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了。棉花大战、羊毛大战、蚕茧大战,全国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降。
纺织女工在北京隆福大厦当模特宣传自己生产的产品年1月
90年代初,我国的毛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过剩,库存积压,毛纺企业大面积亏损。
从年到年,全行业连续8年亏损,年亏损额已达56亿元,形势异常严峻。三毛厂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控制系统,太多的毛纺企业在泥潭中苦苦挣扎,这其中就有一毛厂、二毛厂等建于解放前的老牌企业。
上世纪70年代,兰州二毛厂的工人在生产地毯。
年至年的“九五”时期,是全国纺织工业大调整、大改组、大转轨时期,一大批棉纺厂和毛纺厂被关闭或破产,兰州市7个毛纺厂只剩下兰州三毛一家,一毛厂彻底陨落了。
年,一毛厂生产时断时续。
年1月,企业宣告破产,12月拍卖封存资产。
年3月,全部资产经9场拍卖以不足万元全部卖出。
年8月29日,生产区以1.93亿元卖给兰州国芳置业公司。
年11月,生产区的厂房和建筑物开始拆除。
年3月,企业职工以买断工龄的方式离岗。
年9月,该厂最大的两个家属区被兰州国资委统一规划为住宅小区。
自此,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的所有遗存告别历史。
在退休办找工资条的老职工年4月
这不是一个企业部分领导的问题,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一个时代的问题。
时间的河静静流淌,转眼又是20年过去了,曾经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参考资料:
《甘肃毛纺织业史略》
《西部大开发和WTO新形势下甘肃纺织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火星街号——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的兴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或侵权,告知作者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