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医院加入国 [复制链接]

1#

4月12日、13日,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西郊宾馆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委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中关村(泛亚)消化内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名消化医学界顶尖专家以及来自全国的消化医师齐聚一堂,就消化道肿瘤目前的处境和难题及早癌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为常见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位。根据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42.6%和45%。其实,消化道肿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大大提升。相比晚期消化道肿瘤,早期消化道肿瘤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更高,约为90%以上。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欧美国家可达70%以上,在日韩等国更是高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因此,李兆申院士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点。”但当前我国消化道肿瘤筛查、诊治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晚发现。由于疾病的特点,大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诊断时候已是晚期。二是筛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大众和患者胃肠癌筛查知晓率和依从性低。既往我国开展的胃癌筛查多依赖胃镜,不符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国情;而两阶段筛查又缺少好的初筛方法,很难全国推广实施,真正惠及基层群众。因此,推行有效的早期胃癌筛查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快推动消化道早癌防治创新模式在全国的发展和落地,提高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水平,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应运而生,多方协作共筑消化道肿瘤健康管理新体系。

为创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消化道早癌筛查模式,所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用于胃癌初筛,具有良好的筛查效能,充分实现了用最低的筛查成本检出尽量多的胃癌中高危目标。在多方支持下的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项目(GICC)今年在无锡、上海等地成功试点,实践证明该医院就诊的无症状体检人群,更适用于社区无症状人群的普查,因而极具推广价值,并走向全国推广应用。我院医院,联盟成立后的工作聚焦在四方面:第一,推动消化道医院,让消化道癌症高危人群能够得到及时筛查和早期发现,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二,瞄准医生基本功,医院通过带教、指导和规范化培训,培养具备全面筛查早诊早治能力、具有运用新技术、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式人才,将推动我国消化道早癌防治分级诊疗的实现。第三,进行健康科普宣教,将防治关口前移,提升大众和患者树立筛查意识。第四,探索具有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时代特征的医研交叉的发展之路,为保障我国国民健康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民健康做出贡献。对于有腹胀、腹痛、反酸、嗳气、早饱感、餐后不适、黑粪、呕血、消瘦、纳差、恶心、烧心、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等任何消化道不适,有既往胃病史、家族史,无论性别、年龄,均可来我院体检中心筛查。

-END-

文、图丨祁文

医院宣传科编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