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州方言与条城方言的主要区别 [复制链接]

1#
条城片区方言以条城北山地区为中心影响范围包括靖远、皋兰、景泰、武威、中卫、西海固等地条城兰银官话兰州方言与条城方言的主要区别:作者:曾述主(大连理工博士)1.标志性代词“他们”。兰州方言讲“呐们”,武威部分讲“吧们”的人民称之为“那帮子”。条城方言讲“把们”。2.兰州方言鼻音非常重,听起来有鼻子擤不干净得“囔”劲儿。条城方言鼻音很轻。3.兰州方言音调低,语速慢,而条城方言语调高,语速快。4.兰州方言中的一些标志性词汇条城方言是不说的,比如“莎莎”“练手”等。近些年来,部分年轻人受兰州方言影响,也开始变成了“那帮子”,讲起“莎莎”和“练手”,产生“兰化”倾向。官话划片:现在兰银官话区把白银条城方言和兰州金城方言统划在兰银官话金城片

附:语法区别

条城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区别比语音、词汇两方面的区别都小,这是语言发展变化规律的表现之一。条城方言在语法上的有些特点与兰州方言相同,也有些特点是整个北方方言所共有的。

1.重叠。条城方言的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可以重叠。例如:

(1)名词的重叠。如:台台、土台台、高台台、勺勺、铁勺勺、小勺勺、洞洞、墙洞洞、尕洞洞、缝缝、门缝缝、细缝缝、汤汤水水、肠肠肚肚、坛坛罐罐、锅锅碗碗。

名词重叠后多具有小称作用,而且多带“子”尾,如:纸纸子、破纸纸子、棍棍子、细棍棍子、筐筐子、尕筐筐子、蓝蓝子、竹蓝蓝子、绳绳子、短绳绳子、山山子、尕山山子。

(2)动词的重叠。如:走走(走一走)、动动(动一动)、叨叨叨的。动词重叠后一般都具有名词性质,如:圈圈(圆圈)、钩钩(小钩子)、盖盖(小盖子)、抧抧(抧zhai,用口咬人;抧抧,人们吓唬小孩时编造出的专门咬人的怪物)。

(3)形容词的重叠。如:尖尖子、秃秃的、红红的、蓝蓝的、光光的、滑滑的、高高的、低低的、大大的、尕尕的、长长的、短短的、新新的、旧旧的、重重地、轻轻地、整整的、破破的。有些重复的形容词或前或后都能拖音,拖音表示形容的程度加重。例如:秃秃——的;蓝蓝——的;光光——的;新新——的;高——高的,高高——的;长——长的,长长——的。

(4)量词的重叠。如:一瓶瓶醋、两罐罐茶叶、三箱箱苹果、四本本书。有些量词重叠后变为名词,如:摞摞子(粮食、书籍等)、码码子(砖、土块等)、堆堆子(各类可堆放的物品)、坨坨子(脏了的布、长得好或不好的庄稼等)。

2.带字尾的词。条城方言的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可以带字尾。

(1)带“子”尾的词。带“子”尾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并具有小称作用,如果是单音节名词,一般可以重叠后带“子”尾。如:板子、木板子、板板子、盆子、瓷盆子、盆盆子、缸子、茶缸子、缸缸子、蝇子、蝇蝇子、本子、本本子、脸盆子、门门子。

(2)带“儿”尾的词。带“儿”尾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并具有小称作用。如:雀儿、鸡儿、猪儿、猫儿、草籽儿(一些草本植物的果实)。

(3)带“们”尾的词。名词或人称代词带“们”尾一般表示复数,例如:驴们、雀儿们、人们、赖个们、墙们、雀儿们、草们、羊们、赖些人们、把们(他们)、王们(我们)。

3.形容词前可以加“喜不”、后面可以带“的很”,均表示特别如何的意思。例如:

喜不好;喜不坏;喜不多;喜不少;喜不高;喜不低;喜不大放;喜不小气;喜不歪;喜不瓤。

好的很;坏的很;多的很;少的很;高的很;低的很;大放的很;小气的很;歪的很;瓤的很。

周京夫

原创不易,谢谢打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