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惨烈的兰州战役我军13位团级干部伤亡,沈 [复制链接]

1#

得知一野首次攻击兰州受阻,毛主席于8月23日给彭德怀发来一封电报:

马步芳既决心守兰州,有利于我*歼灭该敌。为歼灭该敌起见,似须集中3个兵团全力于攻兰战役。攻击前似须有一星期或更多的时间使部队恢复疲劳,做充分的战斗准备。

彭德怀把电文看了几遍。反复思索,这一夜,他几乎又是没合眼。

兰州攻坚战,参战部队自筹粮食,自带弹药和饮水,又因连续作战,一些部队减员严重……想到这些,彭德怀提笔向毛主席报告:

“在陕西天气很热,过平凉、固关后气候突变,早晚可着棉衣,痢疾、疟疾、感冒者不少,平均每*患病约-人左右。”

“入甘后,地广人稀,粮食接济不上,*队前进甚速,不能磨粉,大多吃整麦子。进入兰州城外,情况也没有好转,一些部队已经断粮,连未成熟的土豆也不能满足供应,至于油、菜就更不可能了,战士们的体力相当弱了……”

彭德怀左思右想,毛主席提出要一星期或是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整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拖得越久对我*就越为不利。因此,他下定决心,只给三天时间让各部队认真准备,然后,再次发动攻击,争取一举攻克兰州。

决心定下,彭德怀给毛主席发报:

以现在准备工作看,攻城已有七、八成把握,故决定在25日晨开始攻击。如果未解决青马,而宁马援*迫近时,即以4个*围困兰州,集结5个*打宁马。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朱司令商量后,同意了彭德怀的决心。毛主席还笑言:彭大将*说有七八成把握,那就是有十成的把握。

一、鏖战窦家山

彭德怀和杨得志商量后,决定让郑维山和王宗槐的第63*主攻窦家山,兵力部署是:以师和第19兵团炮兵团、第63*炮兵团和工兵营主攻;第师佯攻,保证师侧翼安全;第师为第2梯队。

彭德怀冒雨跑到师的前沿阵地,就地召开了准备担任主攻部队的师以上干部会议。

在总结了试攻的经验教训后,彭德怀说:“兰州战役关系到西北解放的全局。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来。窦家山是兰州的东大门,一定要打开它。”

他看了一眼郑维山*长,接着说:“你们这里不是有个红3团吗?在哪里?”

“是师的团,这个团能打山地战。”

“好嘛。就叫他们上。”

红三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百色起义诞生的红七*,抗战时改编为八路*师独立团3营,经过多次转隶整编,最终演变为63*师团。

郑维山

这支部队虽然因为多年残酷战争,广西人几乎没有了,但是广西兵擅长打山地作战的作风,却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会后,郑维山带着师的领导再次看地形,选择总攻突破口。

窦家山位于兰州东南十公里处,海拔多米,山势陡峭,易守难攻。东北与十里山相连,西面和古城岭、马家山相接。

山上有抗战时期修的永久性国防工事,后来又被不断加修成以地堡为核心的强固工事。各点、地堡构成三角和四方阵地,各阵地核心筑有钢筋混凝土地堡。

各壕间又有暗堡和野战工事,并有交通沟和暗道相通,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互相支援。

根据地形特点,他们把这些相连接的工事群编为1至15个序号。

更为独特的是,敌人在主阵地外挖掘了三道外壕,深宽各有6米左右,在山腰部用人工削成6米多高的峭壁,并用它向外构成各种火力点。

在我*容易接近和通行处,还设有地雷群和铁丝网,组织了大纵深、坚固而又严密的防御体系。

马家*狂妄地叫喊:“10万解放*也打不下窦家山!”

守敌是马步芳的主力82*的第师两个团和青海保安第1团,青海保安第1团是马步芳的警卫团,深受封建迷信的*害,是一伙善于打近战的亡命徒。

郑维山就是当年红*西路*的师*委,他是深知这伙匪徒的残暴,注视着师两位主官——师长杜瑜华和*委蔡长元问:“你们打算把主攻的突破口选在哪里?"

杜瑜华说:“*长,我们研究后觉得,把突破口选在敌主阵地的1号阵地上比较好,这里是守敌两个团的结合部,其间有隙可乘。”

郑维山仔细察看后,挥手一指,斩钉截铁地说:“好!这里既是敌人的弱点,又是要害,选好突击连,就在这里插上去!*炮兵团配给你们,再请杨司令员批准,兵团炮兵团也支援你们作战,叫敌人尝尝我们大炮的厉害!”

*长走后,杜瑜华和蔡长元当即召开*委会,决心用两个梯队实施连续突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窦家山。

以团和配属的团3营为主攻,首先集中力量夺取1号阵地,从守敌的结合部打开口子。团配合主攻团,向3号阵地实施助攻。团为2梯队。

任务明确后,各部队立即进行了战前动员,不分昼夜,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主攻团和助攻团挖掘了4条各长米的交通壕,直逼敌人前沿阵地的外壕。第2梯队团也构筑了两条长1米的交通壕。各级干部连夜看地形,摸阵地,摆沙盘,开“诸葛亮会”,研究打法。

为落实野司加强炮火支援的指示,19兵团和63*调集了榴弹炮8门,野炮11门、山炮19门、重迫击炮15门、八二迫击炮18门、战防炮3门、火箭筒4具,合计各种炮78门,用于支援主攻窦家山的突击部队。

炮兵为了更有效地摧毁敌前沿阵地工事和火力点,在工兵的协助下,冒着敌人的火力,拉炮、推炮、扛炮上山,尽量靠近敌人,把炮阵地设在了离敌只有几百米的地方。

总攻窦家山的我*炮兵

25日上午10点,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升上了天空。窦家山的总攻开始了。

我*百门大炮齐射,震天动地,敌阵地上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升腾。

总攻中炮兵表现特别突出,一开始就以绝对的优势压制了敌人的火力,一发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敌人的峭壁上、工事上,战壕里。

由于炮火集中、准确、猛烈,敌人大部分的工事和火力点被摧毁。

炮火还在延伸,早在冲锋出发地等待的战士们就等不及了,他们踏着一个个弹坑,个个像猛虎一般扑向敌人,把红旗插在了敌人的阵地上。

凶恶的敌人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又成群地从纵深阵地冲了出来,企图封闭被打开的突破口。这正好暴露在炮兵的观察镜内。瞬间,山炮、野炮轮番轰击,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哭狼嚎。

一名被俘马匪副营长说:“你们的炮一响,我们就官不管兵,兵不理官,钻进工事不敢抬头,等到工事打平了,人也给埋了。”

师的团突击队3连,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猛插敌人前沿。敌人吹嘘的”十万人也攻不上的窦家山”前沿阵地,在十几分钟之内,就被英雄的连队踩在了脚下。

敌人哪会甘心失败。3连刚刚站稳了脚跟,还没有来得及改造工事,敌人就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一个个袒胸赤膊,高举着大刀冲了过来,妄图把3连再打下去,夺回阵地。

3连战士们用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一阵猛打。

连副指导员苏权民把上衣一甩,端起冲锋枪,大手一挥说:“突击队,跟我来!”喊声未了,他已纵身跳出战壕,扑向敌群。

紧随他身后冲上来十几个勇士,十几支冲锋枪一起向敌群猛烈地扫射,敌人在枪口前成片地倒下去。

苏权民的突击队的十几支冲锋枪,为后续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反扑的敌人纷纷后退。

突然,敌人屁股后面响起了剧烈的枪声,把后退的敌人打倒了几个。原来是敌人的督战队开火了,溃逃的敌人又一窝蜂地反扑了过来。

敌众我寡,苏权民率领的突击队处境十分危急。

突击队占据山上房屋作战

连长魏应吉怒视着敌人,骂道:“狗东西,非搞掉他的督战队不可!”他回头对3排喊了声:“跟我来!”带着战士们向敌人的屁股后面包抄过去。

敌人的督战队一看不妙,掉头就跑,反扑的敌人也就跟着滚下山去了。

12点30分,敌人的1号阵地被3连全部占领,打开了攻占窦家山阵地的口子。红旗插上了窦家山的主阵地。

随着3连的突破,1,2连紧跟着突上了1号阵地,和3连一道准备迎击敌人反扑,巩固阵地,向2号阵地发展。

这时,从右翼突破的团突击连7连,也在我伴随炮兵的支援下,奋勇地爬过陡坡,登上峭壁,于13时完全占领了敌3号阵地。

敌人丢掉了窦家山1、3号阵地,防御部署被打乱了。马继援慌了神,他对着

“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死保窦家山!”

敌师组织了大刀敢死队、督战队、执法队,他们歃血宣誓、喝符酒、念咒语。督战队*官大叫:“攻上去赏银圆,升官晋级,赐美女,死了升天堂!”

杜瑜华和蔡长元对此早有准备。当即迅速调整战斗部署。除了留团的一个营担任侧翼警戒外,全师剩下的8个营梯次投入,彻底打垮敌人的反冲击。

下午3时许,敌人一阵密集的炮火准备后,约有一个团的敌人,发动了第7次集团反冲锋。

在炽热的阳光下,匪徒们光着膀子,赤裸上身,刀光闪闪,一片银白,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举着大刀向我*阵地上冲过来。

战士们举着枪,握着手榴弹,怒视着敌人,严阵以待。

团长潘永堤两眼冒火,一拳打在战壕的*土上,大吼道:“狗东西,来吧,先叫你们尝尝炮弹的滋味!"

一个请求炮火支援的电话后,炮弹像长了眼睛,呼啸着,接二连三地落到了敌群中,炮声隆隆,炸得敌人哇哇乱叫,抱头回窜。但督战队的刀枪又把他们逼了回来。

敌人冲得太近了,我炮火已无法拦阻射击了。

1营长张广友喊着:“近点,近点,再近点!”当敌人冲到只有50米时,“打!”几十挺轻、重机枪和所有的冲锋枪、步枪一起开火,把敌人打得一层层地倒下去。

在督战队的威逼下,仍有一股敌人冲上了我*阵地。战士们端起刺刀迎了上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马家*8个营的攻击波次,一个比一个凶猛,激战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师全部占领了窦家山阵地。

兰州的东大门终于打开了!战后,郑维山将酒倒进*河里,大喊:“红八十八师的战友们,我为你们报仇了!”(西路*中,郑维山曾任红八十八师*委,部队在河西走廊全*覆没,只有7人幸存。)

二、手榴弹+刺刀,力克马家山

为了夺取古城岭和马家山,根据彭德怀的建议,65*决定,加强主攻师师的力量,将师的团、团交由师指挥。

25日上午10点,总攻开始。

在强大的炮火急袭后,师的团和团的2营、3营冒着敌人炽烈的炮火向古城岭守敌发起全线进攻。

攻击部队踏着经过英雄们浴血奋战开辟的通路,勇猛冲杀。不一会儿,该团1连夺取了敌人的第二道外壕,7连3排攻占了第二道外壕的三个地堡。

我*攻克马家山敌人外壕

与此同时,团从右翼攻占了敌人的第三道外壕。

战斗的迅速发展,让敌人极其恐慌。

师指挥所里,郑三生师长在望远镜中看到,穷凶极恶的敌人在督战队的大刀和枪口的威逼下,像一群输红了眼的*徒,挥舞着大刀,从山上漫山遍野地冲了下来。

我占领外壕的部队,在“宁死前进一丈,决不后退一寸”的口号鼓舞下,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指战员们充分发挥了轻,重机枪火力和冲锋枪抵近射击的威力,加上大量使用手榴弹,大量地杀伤消耗敌人。

当时,有一首战士们编的顺口溜唱得响:“手榴弹十二两,投弹组用篮装,甩出去炸得响,管叫敌人一命亡!”

阵地前,敌尸累累,遍地都是。就这样,敌人冲下来,把他打上去;再冲下来,再打上去;这样往返拉锯20多次,双方激烈争夺达5个多小时,勇士们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巩固了既得阵地。

我*对敌人发起反击

午时12点左右,为了继续向纵深发展,加速战斗进程,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