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西游记》所描述的取经故事中,唐僧作为师父是当之无愧的领袖,然而,在很多读者——尤其是小朋友读者——的心目中,降妖除怪的主力孙悟空,才是《西游记》故事中的第一大英雄。
这里,笔者无意否定孙悟空的个人能力,以及主观积极态度。从这两点,孙悟空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楷模,值得敬仰。但就团队合作角度来讲,孙悟空的表现,是差强人意的。
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孙悟空的某些做法,就是毫无组织纪律性的乌合之众的做法,其所取得的成就,也很多情况下,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光环产生的,对于团队整体发展而言,积极意义相对有限。
孙悟空的第一次团队配合战,是和猪八戒一起,遭遇黄风怪帐下先锋老虎精的遭遇战。
在这一战的过程中,最开始的战斗主力,是猪八戒,当然,这个猪八戒刚刚加入团队想要基于建功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个时候,孙悟空的任务,是保护唐僧。
然而,仅仅是因为看着猪八戒打斗眼热,孙悟空就不顾唐僧领导安危,冲入了第一线,直接导致了唐僧被抓。可以说,这个孙悟空在这一战中,对自己本职任务的玩忽职守。
而第二次配合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猪八戒一起试图抓获沙悟净。
在二人拟定好的作战方案中,猪八戒负责将沙悟净引诱上岸,然后由孙悟空负责将其擒获。注意,这个时候,唐僧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水怪(沙悟净,即后来的沙和尚)居住在这里,对水性了解,希望能够让他出手帮助大家渡河。
这个时候,擒获沙悟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任务了,考虑到取经整体安排以及唐僧的明确指示,这个行动,可以上升到政治高度。
然而,孙悟空的作战表现,令人失望。
在猪八戒刚刚将沙悟净引诱上岸的时候,孙悟空的表现,是立即举棒就打。这其中包括了:
1、参战时机把握错误,在尚未实现诱敌深入的既定安排的情况下,草率加入,打草惊蛇,造成敌人逃窜,直接导致作战方案失败;
2、不顾擒拿沙悟净的原则,使用了披头就打的消灭策略。
从这两件事,已经可以看出,对于团队作战,,孙悟空的表现,完全就是土匪山大王的“一窝蜂”做法,没有组织性、纪律性。
也难怪,在孙悟空违背作战方案以及领导指示方针,强行参战,使得沙悟净逃跑,猪八戒直接开骂“弼马温”。这个情况下,孙悟空挨骂,活该。
当然,取经队伍的组织架构,仅仅是在取经过程中有效,当取经任务完成后,这个队伍便会被解散(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正是因为这种组织的非持久性,使得孙悟空在团队作战中的不成熟性被掩盖。同时加上孙悟空个人能力强,而取经过程中很多突发情况也得益于孙悟空的个人能力,因此,孙悟空的这个短处,被有效的“遮掩”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