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果2020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获奖作 [复制链接]

1#

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的成果精彩纷呈,针对陆家嘴局部区域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多样性和活力提升、慢行空间连续性和品质提升、多主体商务区更新机制、智慧街区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多种规划策略和解决方案。

距离解构无界办公重构

参赛编号:ljz0020

三等奖

单位名称

东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团队成员

东南大学:余畅、郑捷敏、祁俊衡、张子璇、蒋莹;

新加坡国立大学:黄思铭;

指导老师:胡明星

作品视频

方案介绍

方案通过多源数据的场地分析提炼基地现有问题。进而提出“距离解构,无界办公”的设计理念,从“1·0·2·4”四个方面对场地进行模式重构。

1.场地分析

基于多源数据的支撑,场地分析从以下四大维度展开:

(1)交通分析。分析发现车流高峰集中于上午10:00-12:00,工作日尤为明显。

(2)公共设施分析。通过各类公共设施核密度分析及可达性分析,分析基地的公共设施便利度。

(3)使用人群分析。结合微博、豆瓣、热力图及问卷调查数据对场地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需求进行分析。

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城市人口地理大数据平台”所提供的大数据对人群活跃度进行分析,支撑规划策略的形成。

(4)公共空间分析。通过街景,空间句法等分析对基地的公共空间慢行友好度进行评价,得出不同友好度的公共空间,为进一步的设计提供支撑。

2.设计理念及策略

交通隔离、自然隔离、社交隔离以及服务隔离是基地面临的四大问题。针对这四大问题,我们提出“最后1公里,自然0距离,2m社交圈,4m服务距离”(简称“”)的设计理念。

“1”:针对基地交通接驳不畅等问题,我们重点重构接驳体系,并通过可动绿带分时管控潮汐减少拥堵,预留弹性活动空间。

“0”:针对基地绿地单一,绿量不足的问题,我们完善多层级系统,重构区域点状、线状与面状自然空间。

“2”:结合公共空间的改良,我们提出2m的舒适社交圈。针对不同人群,以2m和2m的倍数构建社交圈。

“4”:基于4m的服务距离,重构供给端、路径、终端,构建“谈笑风生”、“五脏俱全”、“速战速决”三种供给端模式。

最后,基于以上模式重构,进行不同时段场景模拟,反映时空供需变化及设计效果。

城市拼图

参赛编号:ljz0037

三等奖

单位名称

华东师范大学

团队成员

王眺、陈欣怡、姜奕昀、夏欣怡

作品视频

方案介绍

1.前期分析

基于金融区的特点,主体构成决定了企业是金融区内最主要的主体对象。

金融区的企业用地面积远大于政府用地面积,从主体利益出发才是最大化利用场地的最佳策略。

陆家嘴金融区的简餐与小吃的低占比相悖于企业员工的用餐需求,数量与分布位置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智能餐车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初步策略。

作为慢行空间的改造设计,慢行空间的体验成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重点地块的评估分析尤为重要。

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城市人口地理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对交通、餐饮活动、人群画像等进行分析,其结论作为设计策略的支撑。

2.设计策略

基于17%的政府用地与83%的企业用地的情况下,政府与企业建立的共建共治共赢的合作机制成为方案的重点。企业自主选择不同的用地形式得到不同的功能,同时用地能够根据企业要求进行有机生长或减少,办公空间的场地为员工带来效率提升,也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3.设计成果

城市拼图仓库的模块能够为地块提供多种选择方案,三种模块的形式能够产生不同组合。

用户根据需求在终端选择地点与食物种类,形成完整的智慧餐车系统。

智慧工位为员工提供了工作环境更多可能性,根据需求自由预定工作时间与工位位置。

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并结合政府提议,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模块化设计可以适应企业日后需求变化,实现改造程度的灵活增减。

企业自主选择的方案就如一块块拼图相互契合,组成了完整的慢行系统,同时在特定位置将自身作用最大化,大幅度提升场地日常活力。

永不落幕的舞台

参赛编号:ljz0063

三等奖

单位名称

米兰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

团队成员

米兰理工大学:张婧瑜;

南京大学:管若尘;

剑桥大学:崔熠磊;

伦敦大学:吴贤哲;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思思;

同济大学:汪子涵;

指导老师:王兰(同济大学)

作品视频

方案介绍

1.地块分析

设计地块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白天,她展示着上海商务办公与生活场景的独特魅力,是繁忙华丽的金融舞台。但华丽外衣下实则缺乏宜人的城市内核,存在空间品质较低,功能、人群单一,慢行系统不连续等问题。

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城市人口地理大数据平台”所提供的大数据进行了高峰拥堵分析、客流分析、人群画像、迁入迁出分析、职住分布、热力分布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用做对于设计策略的支撑。

2.设计缘起和理念

基于现存问题,以永不落幕的舞台为缘起,白天展示办公繁忙与休憩轻松的城市舞台,夜晚打造活力四射、悠然自得的城市公园。通过街道空间营造,以24小时可移动设施的功能与位置变化,以及白天与夜间的活动营造,打造全民共享永不落幕的上海陆家嘴舞台。

3.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部分,一是交通系统优化。打造空中廊道、智慧交通、进行街道设计。

二是城市智慧系统,使人们足不出户而知其城、掌动态事。

三是可移动设施,白天方便办公交流,晚上成为狂欢的舞台,交往的乐土。

主要节点意在展现便捷、热闹、互动的舞台。白天,舞台的演员是专注高效工作、同时也能放松休憩、尽情交流的打工人;夜晚,舞台的演员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休闲人,我们打造上海不夜城。

结合地段特性,我们采用了灵活性强的可移动设施。

4.设计愿景

最后打造成了一个7*24小时、瞬时变幻、智慧便捷的城市舞台。舞台中有儿童娱乐场地、商务会谈场所、可移动的酒店阳台、屋顶花园、健身会所、拍照打卡点、书店和咖啡店以及写生场地等,这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

往期精彩回顾

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获奖作品赏析(一等奖作品)

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获奖作品赏析(二等奖作品)

(供稿:市规划院)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可欣赏获奖作品展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